我的大學老師是個抖音“網紅” || 西
感謝紫薇地產為本欄目提供支持
李薇走紅抖音是因為一條視頻,內容和制作都很簡單:她抱著裝考卷的牛皮紙袋,大步走出教室,配樂是一首帶著北歐大氣的音樂。這條抖音小視頻,她獲得了點贊48.3萬,留言1.3萬,轉發2974次。
李薇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那一陣,她的朋友圈很多人不約而同地轉發了這條抖音小視頻,有很多人平時根本不刷抖音。
“vivi老師”是她的抖音賬戶名,目前已經71萬粉絲,在抖音的本地用戶中算是“大V”。和人們對抖音網紅的刻板印象不一樣的是,她的本職工作是西安某高校新聞學院的大學老師。
這兩個不同的身份,占據她生活的一大半和一小半。
上午
李薇的一天,要割裂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課內大學老師李薇,另一個是課外的自由李薇。
如果這一天要去學校代課,那么她需要在早上6:30起床,7點從家出發,到學校她還來得及從容地吃個早餐。她每周有兩天時間要集中上課,一天上三節大課。這樣的時間安排,有利于她安排自己除了教學之外的事情。
她現在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實踐項目:帶著自己的學生團隊,采訪西安高校教師,制作成視頻發到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
▲早上去學校的路上,還算通暢。
▲到學校后,李薇經常坐在車里吃早餐,第一節課8:00開始。
▲吃完早餐以后,她需要補一個口紅,提氣色。這一切準備工作,都是在車上完成的。
▲8點開始第一節課,她會提前5-10分鐘到教室。這次上課的教室外面的走廊,雖然一邊是巨大的落地玻璃窗,但還是很陰冷,學生們到教室后都瑟縮到了一起。
▲下課的時候,李薇給學生發巧克力,這是她答應學生的。
沒課的時候,李薇就要忙碌帶學生做的實踐項目。這個實踐項目現在占據了她大部分時間,拍攝前一天的晚上,為了給公眾號推送編寫文案,她改稿到晚上十一點半。
拍不同高校的不同老師,本來只是源于一個和學生之間的打賭。她曾給學生們布置采訪實踐作業,讓學生們拍校園里有趣的事情。學生告訴她,校園沒有新鮮事,“我就來勁了,怎么會沒有呢,我去拍一個試試。”
選擇以“老師們”為主題,一方面是因為做過類似題目的人不多,大學老師還是一個讓人好奇的群體。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高校教師不是只有在講臺和新聞報道中出現的一面,他們也擁有個人生活,也擁有多樣面孔。
她很清楚大學里的學生們是怎么和老師相處的。在她抖音號里有一條小視頻專門調侃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在校園里看見老師,學生們都積極的和老師打招呼,一個個乖得像個鵪鶉。出了校園以后,再見到老師,一邊打電話一邊裝作沒看見這個人。這條抖音視頻獲得了好幾千個贊。
雖然視頻用了夸張的手法,但確實也是如此,很多大學學生對老師們避之不及。
所以這個實踐項目的第一期,李薇就集齊了四位教各國語言的老師。視頻一開始,就是五個老師端正的坐在鏡頭前,看著前方,他們都有一些緊張和不自然,開頭開了幾遍都沒能成功,還會笑場,打磕絆。李薇在后期剪片子的時候,沒有剪掉這些小片段。她想通過這樣的剪輯,表現出老師們的另一面,他們的緊張、手足無措,和洋洋得意。
▲李薇的電腦上貼一個小字條,上面寫著:不要玩手機。手機太干擾工作了,現代人都逃不脫。
▲李薇一般隨身攜帶兩個包,因為她的東西太多了,作為老師她要帶書和電腦,又因為要拍vlog,所以還要帶攝影器材。
中午
早上的兩節大課上完,李薇去學生食堂吃飯,也準備拍vlog。這是她準備在微博上發的小視頻內容。她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起了一個原創微博vlog話題“30天恐懼挑戰”,還鼓勵學生們踴躍參與進來,拍屬于他們的視頻。這一天她繼續挑戰自己。
在微博、微信公眾號和抖音上,李薇都有自己的賬號,每個賬號里的內容有不同的側重點。
微信公眾號就是之前提到的帶學生做的實踐項目。
她的微博更私人化一些,多是一些生活感悟、對某事件的看法,以及私人生活。
抖音則是一個用自己做的實驗,她想搞清楚,在這樣的社交媒體平臺上,什么樣的內容可以火起來:一個素人,需要如何在抖音這樣強調運營的平臺,變成紅人。
▲中午吃飯的時候,李薇拿出相機,開始拍vlog。這一期里,她準備把自己在學校的一天拍出來。拍視頻的時候,學校食堂的阿姨,站在桌子旁邊看了好一會。
▲吃完飯,她找了個地方喝奶茶,繼續拍vlog。奶茶店里的學生來來往往,沒有人對她的行為表示驚訝。
李薇的抖音,不會這么私人化。在抖音上,她會拍自己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簡短訪談,也會簡單介紹她去過的博物館,還會教一些地道的英語口語教學。這些都脫離不了她的自我身份,一個大學老師。
復旦新聞學研究生們,在抖音上開了一個復旦的平臺號,專門發在復旦上學的女生們,他們給自己定位的標簽是“美女”。李薇不喜歡這個標簽,認為“美女”的標簽定義,掩蓋了復旦在抖音上真正應該值得被注意的地方。復旦大學身為一所中國著名高等院校,公眾們對它其實是有知識上的信服感和對精英群體的好奇心。
她在自己的賬號里,就很注意這一點:滿足觀看者對大學老師生活的好奇。
幾條點贊過萬的視頻,也說明了她思考方向的正確。這幾條視頻內容主要有她邀請自己在聯合國工作的朋友和她一起聊天順便教大家英文的地道表達,也有她走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里介紹學校的簡單情況,還有和大學的同事們用小語種向觀者們打招呼。
這些視頻底下的留言,觀眾們的反饋,也從另一個方向證明她的路線是可行的,很多粉絲留言向她請教如何學英語,有些是本人提問,有些是替孩子提問。“開始是有很多人問我亂七八糟的問題,但是我的一些老粉就慢慢知道,哦,原來我想給他們傳遞的是知識,是另一種視角。”
▲下午2點開始上課。這個班里,有一個女孩坐在第一排,特別積極地在課上和她互動。這讓經歷過早上兩個班學生都沒什么反應的李薇,特別開心,總算不是一個人在課堂上自問自答了。
▲馬上下課,李薇拿出手機,準備拍一條抖音小視頻。視頻創意也是來自于她個人的教學經驗:上課和下課時,學生們不同的狀態。她在拍視頻之前,專門給學生們解釋了一下她要做的事情。
▲拍一條抖音,她用時不到十分鐘。簡單地編輯一下,就可以配樂發布了。最難的地方不在于拍攝和剪輯,而是在于構思。
抖音作為一個短視頻平臺,天然擁有視頻傳播的強吸引力的優點,同時它也被認為內容娛樂性太強而沒什么可看的。李薇朋友圈里有兩個群體,一個是各個大學老師們構成的知識精英,一個是由她教過的學生構成的大學生群體。這兩個群體對抖音的態度截然不同。
在她朋友圈里,復旦大學鄧建國老師曾經公開表示過,抖音是一個沒有什么可看性的平臺。而在她教過的學生中,本身就有已經在抖音上走紅的網紅,那個男孩因為用英語講搞笑視頻,粉絲已經達到252萬。學生們知道她在抖音擁有大批粉絲后,對她教授的課程,懷有120%的好奇心。
李薇很多不看抖音的老師朋友,專門下了APP,就是為了知道,她究竟在上面發一些什么內容。大學老師的身份,對她在抖音的角色,既提供了素材和吸引粉絲的亮點,又具有天然的限制力。
下午
一天的課程全部結束,李薇去學校辦公室,接收了一個來自抖音粉絲的包裹。自從在抖音上粉絲大量增加以后,她已經很少接收不明來源的快遞,也不接陌生號碼的來電。她的抖音個人主頁上,@和私信,都堆積了大量的未讀消息。
她從不公布自己的私人手機號,抖音上的一切要在抖音上完成,私人生活是私人生活,這兩者之間她盡量劃出清晰的界線。
▲下課后,她和自己的公眾號小團隊見面,商討下一次的視頻剪輯和文章排版、設計。團隊學生和她的關系非常好,相處起來像是認識了很久的朋友。討論完了以后,她還不忘拍下這段經歷,作為素材。
▲下午18:08,學校里的事情處理結束,她開車去一個滑雪俱樂部。去年她跟著俱樂部一起去了一次日本滑雪,滑雪是她最近的愛好。也是健身的一部分。
▲課外的李薇,擁有眾多愛好,也愿意做一個有趣的人。
▲李薇和俱樂部的人,已很熟識了,所以這次來滑雪俱樂部的經歷,也被她拍進視頻里,作為素材備用。她算是一個合格的,時時刻刻拿著相機,記錄自己的生活。
▲李薇接受《西安人24小時》拍攝那天的vlog。
李薇不愿意別人稱呼自己為網紅,“我覺得別人如果專門稱呼我為網紅,好像在嘩眾取寵。硬叫我網紅,那我也頂多只算個兼職。”對網紅這個詞語,她有出于職業的天然警惕。
但是,抖音也切切實實在李薇的生活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她在平時的生活中,碰見什么值得記錄的事情,會用手機或者相機記錄下來,作為剪片子的素材,包里隨身攜帶著相機和章魚爪支架。她也會在下課后,拉著班里的學生一起拍抖音視頻,視頻的創意也是來自于她的生活:上課的時候,同學們沒精打采;下課以后,大家都活力四射。
學校對她在校外的這些活動,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有同事開玩笑地跟她說,讓她可以在視頻里,宣傳一下學校。也會有質疑的聲音,認為她想紅,想出名,身為一個老師還在抖音上大大方方的拍小視頻,是一些人認為不合時宜的行為。李薇面對這些很坦然,她知道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是她個人想做的事情,沒有什么好被批評的地方,“我覺得如果一個人,什么都在意別人的說法,那不如什么都別做了。”
▲晚上從滑雪俱樂部出來,她找到了一家提前打聽好的面館。李薇最愛吃的東西是面條。李薇說自己長著一個消化面食的胃,尤其喜歡吃油潑面。
李薇的抖音主頁,背景是她在紐約大都會看展時拍得雕塑,旨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剛開始做抖音視頻的初衷:嘗試脫離當下,傳達知識和有趣的生活方式。
對于接下來的抖音視頻拍攝,她還想換一種新的敘述方式,用更靠近電影剪輯的手法。
到現在為止,她融合了互聯網、抖音和大學教師的生活,一切都順利地繼續著。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